根據不完全統計,光是在北美,各種原木檢尺方法就多達近百種,叫法更是有185種之多。下面介紹一些世界各國,特別是出口中國比較多的常見檢尺方法。
1)JAS檢尺
(全稱Japanese agricultural standard)
--1841年(鴉片戰爭第二年)由日本農林廳制定
--廣泛適用于新西蘭/澳大利亞/智利/日本等進口國
--長度舍到下一個分米;直徑量小頭最短徑,14cm以下材舍到下一個cm(如:11.8cm計為11cm);14cm以上舍到下一個偶數厘米(如:17.8cm記為16cm)。注意是“舍”而不是“四舍五入”。雖然只量小頭短徑,但如果原木“實在太扁了”,即小頭的長短徑差超過了6cm,則記錄數據要加2cm。
如圖:如果S=17.8cm ,L=24cm 記錄為:16+2=18cm。
--公式(6m以下和以上用不同公式!)
6m以下:(D²xL)/10000
6m以上:直徑加上個(長度-4)/2的系數后再用上公式。
2)俄羅斯材“GOST”檢尺(全稱Russian GOST 2708-75)
標準和中國國標非常接近,主要的區別:
--長度:中國以0.2m進位,俄標是保留3cm余量后以0.25m進位不足舍去,但保留3.8/7.6/8m這幾個特殊長度。
--直徑:中國量短徑和其垂直徑取平均;俄標取最短徑和最長徑取平均。
--都是查材積表看結果(但背后的公式略有不同)。
總之,實際檢尺結果大概是:
12-24cm漲10%;26-40cm漲5%;42-52cm漲1.5%;54cm以上開始虧尺!
3) SMALIAN檢尺
--量大小頭計算面積平均
--上期介紹的加拿大BC METRIC 就是典型的 SMALIAN檢尺
--公式:(小頭面積+大頭面積)X材長/2
4)HUBER檢尺
--常見于歐洲國家,非洲加蓬
--在材長的1/2處,帶皮量(這個規定有一定的弊端)
--材長按照2.7-3.0米的倍數分段量并扣除余量和缺陷。
--公式:和smalian一樣當做一個園柱來計算,即:中間截面積 x 材長/2
所以理論和實踐中,同樣的原木在smalian和Huber檢尺都有不同的結果;如一根小頭25cm,大頭31cm, 5m長的原木
Smalian 的理解:
計算結果:
(0.125²+0.305²)*3.1416*5=0.311m3
HUBER的理解:
計算結果:
0.14² *3.1416*5=0.308m3
5)ATIBT標準(全稱Association Technique Internatinaledes Bois Tropicaux )
常見于非洲、南美、巴新材等。
類似于SMALIAN檢尺,不同之處是檢量原木大小頭長短徑得4個數據平均,以此作為“平均直徑”然后計算體積。
以上五種加上北美的千板尺檢量(上期已經介紹)是最最常見的進口原木檢尺方法。
明天下期一分鐘系列將介紹其他一些五花八門的檢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