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林大一科研成果落地 建成年產20萬立方米的改性木材產業基地 | |
近日,東北林業大學謝延軍教授團隊研發的一項木材功能改良技術在河北優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地。該公司以這項技術為核心,已建成年產20萬立方米的改性木材產業基地,建設規模及生產能力在該行業內首屈一指。 這項木材功能改良技術是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質材料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謝延軍教授團隊,經過十多年反復的工藝優化、性能評價、中試放大驗證和規?;嚿a后形成,在科研院和材料學院職能部門的大力推介下,正式落地轉化的。該項技術的轉化使用,將極大提高我國人工林的有效利用,促進木材高效高附加值利用產業升級,保護現有森林資源。 隨著天然林禁伐和國際上優質木材進口渠道的銳減,人工速生林木材已經逐漸成為我國木材工業的主要原料。我國人工速生林面積居世界首位,人工林木材蓄積量大、成材快,但普遍存在材質松軟、材性差異大、色澤紋理不美觀、強度低、易變形開裂和霉變腐朽等材質低下問題,難以滿足高品質木制家居產品需求。 針對這些問題,謝延軍教授的科研團隊在李堅院士、王清文教授等木材科學家的指導下,歷經十多年深入研究和反復驗證,成功研發和構建了一系列環境友好的木材功能改良成熟技術體系。該技術系列以木材細胞壁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細胞壁大分子修飾與壁層結構調控,實現木材實體物質——細胞壁——性能的全面提升,解決了傳統木材改性技術(如低分子脲醛樹脂、酚醛樹脂、醋酸酐等)存在的甲醛釋放和刺激性氣體揮發的難題,實現了環保改性劑在木材中的永久固著,避免了改性木材在干燥固化過程中開裂脆化等質量問題。 原本材質松軟的木材經過該項技術的改良,其密度、硬度都可以大幅提高,改良后的木材具有尺寸穩定性、耐腐朽、阻燃防蟲等關鍵性能。而且這項技術還具有安全環保、工藝簡潔、高效節能等特點,可以調控木材表面顏色和紋理,賦予木材表面自清潔等多項新功能,從源頭上提升木材品質。該項技術系列成果獲得2013年度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并被央視新聞聯播和新聞直播間等多家媒體進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