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贊比亞共和國總統埃德加·隆古(Edgar Lungu)責成土地與自然資源部對于該國的木材采伐與獲取進行有效的管控,以保障這項活動處于合法的狀態之中,其中要求該部制作書面手冊規定并說明非法采伐行為的范疇。
在本年度(2017年)1月的植樹節上,隆古總統來到卡布隆加女子中學(Kabulonga Girls Secondary School)親自進行植樹活動,并表達了對于目前全國范圍內嚴重的非法采伐活動導致的去森林化現狀的嚴重關切。總統表示,在2000年至2014年期間,贊比亞年均損失森林面積27.6萬公頃,該國目前的森林覆蓋率約為60%,面積是4 417萬公頃。 作為對總統意見的反應,贊比亞土地與自然資源部長簡·卡帕塔(Jean Kapata)于2017年1月31日在盧薩卡的一個媒體見面會上發言聲明很快將實施所有樹種的原木出口禁令,這當然就包括了最受關注的血檀(Mukula),卡帕塔部長宣布只有加工的木材才有可能會被允許出口,依據的是2015年第94號法令,隨后部長再次宣布所有保留地之外的100公里范圍內亦禁止各類原木的獲取行為,在此范圍內任何裝運原木的機動車輛都將被沒收,并要求贊比亞運輸和安全部門配合這項決定以保障執行的力度。 近年來該國草原稀疏林區內的珍貴樹種染料紫檀Pterocarpus tinctorius因與印度所產紅木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中國又稱檀香紫檀)具有高度相似性而受到來自中國木材貿易的重點開發,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關注事件。染料紫檀學名是Pterocarpus tinctorius,不過贊比亞政府部門和學術機構常出具其異名Pterocarpus chrysothrix(即金毛紫檀,中國又稱變色紫檀)作為報告結論。贊比亞地方名稱一般稱此種樹木為Mukula(音譯姆庫拉),意思是“會流血的樹木”,中國市場亦俗稱血檀。 除染料紫檀外,贊比亞所出產的另一種木材鞘貴寶Guibourtia coleosperma(又名鞘籽古夷蘇木,俗稱小巴花)亦受到中國木材市場的需求,因為這種木材與大巴花(商用名Bubinga,即特氏古夷蘇木等3個樹種)高度相似,而后者的資源在原產地赤道非洲地區已經日益枯竭。 后語:非洲國家禁止原木出口的政策事實上屢見不鮮,然而由于木材原產國自身管理問題等原因,這些命令其實一般都只能停留在紙面上,而進口國家由于亦不能對非法木材隨意進行定義,故通常在流入的時候多持放行的態度,真正能實施部分有效管理往往須向國際公約尋求幫助,如CITES(即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