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呼和浩特海關統計,今年1至11月,自治區外貿進出口總值702.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2%;其中,出口270.6億元,下降17.1%,進口431.8億元,增長8.1%。
從貿易方式上看,前11個月,我區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183.6億元,增長5.8%;加工貿易進出口29.9億元,增長1.2倍。
從貿易國別上看,蒙古國和俄羅斯為主要貿易伙伴,對日本進出口出現大幅增長。前11個月,自治區對蒙古國進出口165.4億元,下降11.4%;對俄羅斯進出口164.8億元,增長10.8%;對日本進出口38.6億元,增長1.7倍。
從進出口商品上看,傳統的機電產品、農產品和鋼材為出口主要品種,進口資源性商品占據主導。前11個月,自治區出口氨基化合物35.7億元,增長15.4%;出口葵花籽13.5億元,增長59.6%;出口鋼鐵板材10.6億元,下降5.6%;出口合金鋼板材10.5億元,下降25.1%;出口氮肥7.8億元,下降36.9%。同期,自治區進口銅礦砂91.5億元,下降24%;進口鋸材71億元,增長33.2%;進口煤炭49.8億元,增長80.6%;進口鐵礦砂26.9億元,下降20.9%;進口原木26.2億元,下降8.6%;進口鉛礦砂10.3億元,增長10.7%。
據海關分析,大宗資源性商品進口價格低位運行對自治區對外貿易進口增長具有較大影響。自治區外貿進口主要以礦砂等大宗資源性商品為主,近兩年在國際市場大宗資源性商品價格繼續低迷的情況下,自治區大宗資源性商品進口價格普跌,其中進口銅礦砂均價每噸7665.8元,下跌29.9%;鐵礦砂進口均價每噸297.6元,下跌18%;進口煤炭每噸224.9元,下跌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