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雖已遠去,但木材價格的喊漲聲似乎還未消退。紅木市場更是因為資源緊缺,緬甸戰事等外界因素影響漲價已成必然,然而,由于市場需求疲弱問題的存在,整個木材市場并沒有因為價格的上漲呈現出大片復蘇現象,有價無市,甚至出現了木材價格“明漲暗跌”的跡象。
一、木材成本提高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漲價屬于被迫,“明漲暗跌”
“由于多地原產地木材價格在漲、運輸成本也漲了20%左右,木材成本被大幅抬高。”雖然在外界看來,木材價格呈現出一片上漲的態勢,但是刨去各方面成本的漲幅,部分國內木材的價格實際上呈現出一種暗自下跌的跡象。
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是各國的限伐令導致全球紅木資源緊張,接著國際經濟社會的動蕩,脫歐事件導致美元持續走強,各類材種的進貨成本不斷攀升。“木材價格明漲暗跌,主要還是因為有庫存,可以作為緩沖。”業內人士表示,庫存品太占用資金、場地,如短期不盡快消化、不可能漲價。
然而,7月份全球的貨柜運輸費用上調,所有的貨柜過磅皆由碼頭方面負責,不允許有超重現象出現,一條貨柜的木材承載量較以往的要少幾個立方米,使得每立方米的木材增加了30元費用。
除此之外,今年9月21日,號稱“史上最嚴超限令”的《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正式施行,交通部門對于超載車輛實施新一輪“嚴打”,使得許多行業依靠“超載”壓縮成本的潛規則被全部打破。
在生產廠家層面,物流運輸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大、也更深遠。家具生產商表示:超限令出臺提高了道路交通安全,但帶來了比較大的成本壓力,整個行業的產業鏈成本出現了結構性上漲,企業被迫承擔著成本上漲的巨大壓力。尤其是在銷量一直遲遲不動的影響下,不少木材商都以惜售觀望的方式來把控著市場。
二、人民幣貶值、市場需求不盡人意
人民幣貶值,利潤進一步壓縮。人民幣貶值,加大了大宗采購的成本,消費者的購買力被大幅削弱,11月份以來由于下游市場需求過于疲軟,現在木材市場到了一個十分清淡的時期。
眼下需求平淡的原因還在于,由于接近年關,木材訂單的大幅縮水,很多家具廠家在缺少訂單的情況下,失去了具體生產任務。然而生產商一般需要一個季度的準備時間才可以生產出成品,但是由于接下來剩余的時間比較短促,許多商家一般是有手頭的訂單的就先做,沒有定訂單的商家只得以觀望為主,基本沒了采購木材的意向。
同時,有些上游的木材供應商受緬甸的局勢變化得比較迅猛的影響,一時間還未能接受市場價格的變動。加之,終端銷售的份額比以往大大減少,供應商只得以少量的訂單的形式來維持現狀。人民幣貶值加之終端市場需求持續疲軟,在這種“兩頭壓”雙重阻力下商家為規避風險顯出強烈的觀望態度。
三、商家年底沖擊,木材市場或將迎來小高潮
雖然,10月份木材行業內木材價格漲聲四起掀起一陣軒然大波。但是實際上,近期對于下游的整體家裝、木門、木地板和紅木家具的木制品商家并沒有真正感覺到市場有明顯的變化,市場層面根本沒有一個很好的吞吐來消化他們的產品,只是在上游商家在鼓吹木材價格上漲的風氣。
然而,由于年關逼近,接下來不少商家都會進入一個年底沖擊的階段,尤其是12月份,除了年底的沖刺,商家還要為來年三四月份的傳統旺季的生產進行備料,因此這次的沖刺可能會帶來一個小高潮。
預測即將進入的12月的一波行情,將是今年最后的一次機會,眼下不少商家已經開始講備貨了。
另外,今年10月初,“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締約國大會召開以后,大紅酸枝、花枝(巴厘黃檀)等大部分紅木原材的價格確實都有所上漲,所以刺猬紫檀和大果紫檀等木材受其連帶作用得影響價格也隨之上漲,在年底關鍵的時期市場上有可能會出現一批乘機買進囤積材料的家具商。
木材作為重要原材料中唯一的可再生資源,隨著環保意識的加強,家裝市場對木材的消耗量正在逐年攀升,尤其建筑方面對木材的需求正在逐年增漲。
同時,近幾年伴隨著生態旅游和文化工程的不斷發展,木屋和古建筑領域對木材的需求量與日俱增,這使得柚木、菠蘿格等木材的需求量大幅增漲。
| |||